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从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电力系统运行技术特点、规模效应等方面来看,电网公司应该成为混合所有制的一方,共同参与竞争。
杨昆指出,化解产能过剩风险将成为今年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应看到,交直流电网发展并不协调,特高压交流发展相对滞后,强直弱交安全风险正日益加大
如何度过这段艰难时期已成为全电力行业的最大考验。应看到,交直流电网发展并不协调,特高压交流发展相对滞后,强直弱交安全风险正日益加大。与此同时,我国农网改造任务重、投资大,部分地区改造资金不足,输配电价面临改革压力,电网企业经营和发展能力受到很大影响。部分地区电网主网架薄弱,安全运行过度依赖安控装置,发生拒动误动可能引发较大事故。此外,灵活调峰电源比重不足,常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启停调峰,机组健康水平下降,新能源机组大规模集中并网等所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在3月17日召开的2017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如上表示。杨昆指出,化解产能过剩风险将成为今年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国网能源研究院战略所所长马莉对本刊记者表示,增量配电投资业务和售电业务放开的本质不同,售电属于可竞争环节,重在引入竞争,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售电业务和城市拓展区、工业园区等增量配电投资业务。另一个,配电网单独核价方面还没有出台细则。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中发9号文首次提出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要求按照有利于促进配电网建设发展和提高配电运营效率的要求,探索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的有效途径。这里的电网企业指的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地方电力公司,比如内蒙古电力公司、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等。
截至本刊发稿前,据公开报道,已有两家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拿到了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体改办专责王国亮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市场主体普遍感到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放开的配套政策不是太明朗。
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放开,被认为是本轮电力体制改革最受关注的环节之一。二是引入社会资本,提高配电网建设和运营效率,有利于促进园区工业发展。另一家是厦门自贸片区港务电力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获得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公室颁发的供电业务许可证。在曾鸣看来,首先工业园区电力消耗量大,有大量的电力需求,是拉动各地经济的增长点。
同时,安徽鼓励符合条件的园区组建售电公司直接购电,园区内符合准入条件的用户也可以打包形式参与直接交易。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产业聚集区等新增园区的增量配电投资业务,以及存量电网企业供电区域中新建的供电范围清晰且相对独立的配电网络。同年11月底,电改六大配套文件出台,其中《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三类售电主体:一是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地方政府能源管理部门按照核准权限核准项目,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向项目业主颁发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或赋予相应业务资质,不得附加其他前置条件。
《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依据规划向地方政府能源管理部门申请作为增量配电网项目的业主。《办法》规定,增量配电区域的配电价格由所在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依据国家输配电价改革有关规定制定,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实施意见》同时明确,同一供电营业区内可以有多家售电公司,但只能有一家公司拥有该配电网经营权,并提供保底供电服务。马莉特别提到,还有公平承担交叉补贴和普遍服务的问题。
以高新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工业园区及独立工矿区等为重点,有序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已经尝到改革红利的用电大户华润纺织合肥有限公司设备能源部主任黄有志表示,他们希望今年全部电量都能参与直接交易。这些细则各省政府应有比较详细的考虑,中央政府也应有规范性的指导。增量配电和售电放开本质不同回顾中发9号文发布以来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关于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放开的总则和路径明确,细则尚未出台,各地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另外,工业园区的用户用能方式多元化,具备形成综合用能增值服务的条件。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电业务。
以高新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工业园区和矿区等为重点,有序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日前,本刊记者来到安徽实地探访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放开情况。
面向试点项目业主,将提供优质并网服务。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今年将在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同时规定,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具备条件的要将配电业务和竞争性售电业务分开核算。但如何保证这些责任和义务落实到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指导性意见。
《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除电网企业存量资产外,其他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存量配电网属于有序放开的配电业务范畴。梳理105个试点项目名录,可以发现主要以园区型项目为主。本刊记者了解到,这6个试点项目都是公用电网没有完全延伸覆盖到的区域,有些园区内有政府投资的配电网,有些园区还处于待开发状态,负荷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安徽省能源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安徽省希望选择一个相对成熟的,在公开招标、股权确定等方面可复制的模式在省内推广,达到既符合改革意图,又兼顾各方利益的目的。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从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电力系统运行技术特点、规模效应等方面来看,电网公司应该成为混合所有制的一方,共同参与竞争。而配电网属于自然垄断环节,重在引入社会资本,促进配电网建设,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
结合上海自贸区、工业园区、高新产业区等实际情况,国网上海电力公司以外的存量配电资产视同增量配电业务,按照实际覆盖范围划分配电区域。同全国其余试点项目一样,这6个项目也是只有名称,而没有界定清楚新增配电投资业务的范围、项目的电压等级等要素。
国家要求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投资主体,但公开招标招什么?标的是什么?怎么来确定投资项目主体?这些方面的细则还没有出台,仍处于研究阶段。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对增量配电网投资、建设、运营及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投资配电网增容扩建等作出具体规定。
一家是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供电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家增量配电网领域混合所有制企业,该公司于2016年7月获得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颁发的供电业务许可证。其竞争性售电业务,应逐步实现由独立的售电公司承担。承担配电区域内电费收取和结算业务,包括代收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代收政策性交叉补贴等。以国家级新区、省级以上重点工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等为重点,有序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
以园区为重点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改进程不断推进。以高新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工业园区及农村电网为重点,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
地方政府能源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招标等市场化机制公开、公平、公正优选确定项目业主,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工期、供电范围并签订协议。为什么率先放开园区增量配电投资业务?马莉认为,一是从用户选择权放开的顺序看,一般都是先放开大用户的选择权,之后再逐步扩大到中小用户的选择权,在电力直接交易中也是如此。
2016年11月底,随着全国第一批105个试点项目的公布,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放开从顶层设计进入了实施操作阶段。以产业集聚区、大型矿区等为重点,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